「香港地,拍拖難 — 很明顯,這是香港男性的個人痕癢,是廣大情侶的私人煩惱,更是香港社會的公共問題。」
今天是元宵節,即是中國的情人節,剛巧看到這篇文章,雖然寫在2月14前夕,但其實不但是情侶,自身亦有很多煩惱。
大家都喜歡歐洲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,處身當地,步速自然慢下來,甚至竟然有心情翻開久未翻開的書本閱讀起來。去到歐洲,不難發覺少男少女普遍散發出一種氣質,即使隨便穿著,你不知為何硬是覺得很美麗。
在異地,一切都是美好的。
但為什麼我們香港不能,要到外國才能找到?除了因為錢對於物價高的香港來說太重要外,生活空間也是啊。誰不想慢慢在街上走?但身邊有這麼多人走來走去,那刻你完全無心情,只想快步回家。想找個cafe坐下閱讀?sorry,你只有兩個鐘的時間,而且大家急不及待地交換情報、訴苦,所以即使是cafe也很嘈,根本連書都不想拿出來。
每天只為生活而埋頭苦幹,什麼都要快的時候,又怎會有氣質?氣質其實就是來自生活上的沉澱,把所學所得內化成自己的東西,才能散發出氣質。但沉澱?不如利用時間好好賺多點錢吧!
天下間所有的「私人恩怨」、「個人煩惱」,其實都有社會背景,跟大眾議題、架構體制,息息相關。C. Wright Mills寫得太對了。